目录
本刊特稿
国内新媒体短视频现象思考与问题研究张莉;李长东;1-3
本期专题
激活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内生动能——深入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思考与探索杨树弘;颜明华;4-7
省级党报媒体融合的方法路径探析倪训强;8-9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转型创新策略——以“四川观察”抖音号为例侯辉;10-11
主流媒体跨界合作寻找媒体融合发展新机遇探析——以厢遇参与重庆李子坝网红楼升级改造为例李勇强;严一格;12-13
关于区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转型的探讨白伟;黄永芳;14-15
基金课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党媒的风险应对策略研究——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王先明;王玉英;16-17
风险传播视角下区域舆情治理机制研究——基于近十年广西舆情治理实践封莎;18-21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体系构建研究梁瑛楠;于小云;22-23
如何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化解——以新冠肺炎疫情舆论引导工作为例郑桂贤;郑小璇;侯光辉;24-25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对策探析林铭;26-27
延安时期的新闻工作者斯诺甄东霞;28-30
视觉文化背景下县级融媒体扶贫传播研究——以兰考县融媒体中心为例王天瑞;高伟;郭旭颖;31-32
工匠精神海外传播策略探究——基于毕六福“油纸伞”传播实践杨芙蓉;33-34
中国元素在中国品牌海外传播中的效果研究——以华为优兔视频为例王妤今;李萌;林刚;35-36
广西面向东盟构建“大外宣”格局策略研究——以北部湾在线为例曾乐棋;何婧;谢运荧;37-39
他者视角下的花木兰文化异化分析王晨;季丽莉;40-41
基于融媒体传播的鞍山城市文化氛围营造创新邱源子;42-43
基于移动短视频的河南区域形象传播策略——以抖音短视频为例贾音;44-45
佛山文脉传播机制研究——以佛山文苑人物的科举与教育为中心杨益斌;郑韵菲;46-48
新媒体环境下江永女书的传承探讨刘芝庭;谭世平;49-50
马拉松赛语言服务促进城市形象塑造的研究麦泳愉;奚少敏;51-52
新媒体视角下地方电视台发展路径探析宿晓伟;53-56
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及引导研究刘文;57-58
国内科学教育馆数字化传播策略研究孙铭欣;宋思颖;59-60
A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周世明;燕飞;61-62
高校“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的逻辑与实践廖卢琴;63-65
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面面观与未来行动路向谢棋君;林志聪;66-67
应用技能型大学MOOC教学视频设计研究周勉;臧国铭;68-69
疫情下城乡小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状况研究——基于小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情况调查冯美玲;曹熠瑾;叶凤;钱玉莹;70-71
战“疫”Vlog对医护形象重塑的叙事分析——以央视新闻“武汉观察”为例徐欣;72-73
聚焦欧美国家媒体社会治理的实践维度——从《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谈起沈春鹏;张瑞坤;74-75
以媒介文化视角管窥网络文化中的霸权主义周千歌;76-77
美国电影业批量预订的早期历史研究张正;78-80
学术探讨
抖音“银发网红”的媒介形象研究陈俊儒;81-82
新媒体运营人员生存现状和职业素养分析——基于广东省新媒体运营岗位从业者的调研汪海藻;黄可佳;83-84
后疫情时代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路径与方法韩露露;祝进进;85-89
《南方周末》疫情报道中建设性新闻正面影响研究陈暘;90-92
《人民日报》“新冠”与“非典”的报道比较研究刘小茸;孙竞益;93-95
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研究郭胜甫;96-97
疫情下的建设性信息传播罗婧;98-99
建设性新闻视域下时评类自媒体疫情传播研究——以观视频工作室《睡前消息》为例陈家玮;100-101
事实核查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生产机制探析——以腾讯较真平台新冠肺炎辟谣为例佟婕;102-103
自媒体参与舆情传播的引导与管理——以“广州六岁哮喘女童被老师体罚吐血”为例王鑫鑫;杨丽英;104-105
燕京理工学院高价校园网事件舆情分析赵雪;106-107
媒介化视域下网络文化伦理问题的成因剖析刘景港;108-109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参与式信息传播的发展陈蕊;110-111
利用社交媒体提升传统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郭小雪;112-11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创新空间于佳敏;114-115
探析知识付费平台营销策略及启示——以喜马拉雅FM为例丁翱林;116-117
碎片化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探索褚程民;118-119
浅析短视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以快手视频为例丛冉冉;石李冠玉;120-121
新媒体时代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李博超;122-123
后现代思潮与新媒体时代的“后真相”王方;124-125
从《说唱新世代》看“后浪”的奔涌王洁;126-127
“我笑了,我装的”——基于拟剧论视角的分析李亭雨;128-129
新闻语言的“文学性”转换——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语言的创新雷可儿;130-131
日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策略初探白玉;132-133
国内集体记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胡林莉;134-135
转向物质性:本雅明视觉媒介理论之方法与意涵陈捷琪;136-137
广电视角
全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品牌化塑造分析姜勇;138-139
融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职业能力研究李丽;140-141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研究何碧彤;142-143
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电视新闻编导创新意识王建忠;144-145
大众传媒视域中的电视节目策划探究胡颖;146-147
从奇观到“奇观”——真人秀节目日常性转向透视郭天光;148-149
民生服务类广播节目的发展研究何敏;150-151
新媒体环境下农业节目理念创新与发展研究李雪;152-153
影视动漫
构建中国神话动画电影宇宙的路径探究——以漫威电影宇宙的构建为例任汝勤;154-155
国内影视行业去编剧化现象与原因探析林予诺;156-157
从《金刚川》看抗美援朝电影创作的新特点董立鑫;158-159
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合理运用张晓勇;160-161
基于4P理论分析电影市场营销策略——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李秀慧;162-163
从符号研究理论看韩国怀旧剧的符号化呈现——以《请回答1988》为例左曼;高乐;164-165
媒介观察
美丽应用程序下女性美丽的标准和限制研究廖洋益;166-167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升研究——以《新闻联播》全媒体传播为例刘洪利;168-169
试论新媒体时代如何确保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罗斌;170-17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特征分析李思颖;172-173
新媒体时代副刊改革策略研究李思璇;174-175
全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如何突出重围常书辉;176-177
传媒实务
新闻可视化对时政报道的影响张苗;178-180
关于提升地方党报时政新闻可读性的思考赵育娴;181-182
融媒体时代财经新闻仍需“内容为王”杨成万;183-185
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叙事要点探析范朝慧;186-187
智媒时代新闻从业者的价值位移及角色转型田龙过;牟小颖;188-189
从“零度”到“温度”——后真相时代下新闻写作方法新探鲍俊文;王真;190-192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探究许小强;193-194
融媒体时代党报记者如何适应新环境陈义山;195-196
如何当好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高语;197-198
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赵卓璇;199-200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与制作刘转红;201-202
新媒体环境下报社网络新闻编辑多样化路径分析张薇;203-204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能力培养分析骆翠云;205-206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贾艳梅;207-208
电视编辑在新媒体时代应具备的素质初探张林平;209-210
融媒体时代区级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转型研究董红艳;211-212
从播音创作技巧的视角谈谈备稿杨思琪;213-214
网络新闻报道的实践及案例分析唐颖;215-216
编辑出版
浅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出版业未来廖建明;217-218
国内图像小说创作与出版的困境与对策探析赵志华;219-220
科技出版社如何在主题出版上有所作为刘亮;221-222
“互联网+”时代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高质量服务读者浅析孔倩;赵洋;秦福强;贺斌;223-224
建立“双标准”制度 助力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方娜;225-226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高雪梅;227-228
美术编辑的编辑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研究肖志娅;229-230
媒介产业研究
出版跨界营销策略研究——以《漫画西游》为例王香力;231-232
“互联网+”驱动下广电全媒体转型研究晋凡舒;233-234
广告创意
基于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的广告接受研究——以视频平台创意中插广告为例徐瑾瑜;235-237
基于“批评”“反思”符号话语的广告幽默创意分析陈茜雯;238-239
教研前沿
直播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探析秦姗;梁文杰;240-241
浅析网络热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王晓云;242-244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需求探析朱茜;245-247
“互联网+教育”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创新黄婷;248-249
文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体育短视频传播研究——以“NBA官方抖音号”为例张杰如;250-251
技术与应用
利用抖音带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推广研究苏艳;252-254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竞类游戏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赵振洋;黄祯辉;255-256
征稿启事2
投稿须知5